花師教育學院為什麼有鐘聲?
撰文:林偉信
有同學問,為什麼東華大學八個學院中,就只有花師教育學院上、下課有鐘聲?碰到這樣的提問,我總也想問問同學,除了鐘聲外,你有沒有注意到教院裡還有哪些東西,是別的學院沒有的?
大部分的同學都會提到一樓迴廊柱子上的教育家群像,但卻沒有多少同學也注意到在學院中央瓊林餐廳的屋頂上,有一幅極為醒目的磁磚畫,它畫的是一座木鐸。同學之所以會忽略它,可能是因為,那是要站在二樓以上,俯覽,才能看見。這木鐸是美崙校區當年做為師範學院/教育大學時期的校徽,合校後,學院將它移到院區的正中央,做為一種傳承,做為一種提醒,提醒學院的師生們莫忘長久以來花師教育學院對於教育做為一種志業的期待與要求。
如果你高中國文老師有教的話,你大概就會了解這木鐸對花師教育學院的重要意義。因為,從物質性的角度來看,木鐸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銅質、金口、木舌,用來警示用的大鐘。但是,若從文化意義上溯源,它就不單單只是一 座鐘而已,它更是一 個隱含著豐富教育意像的象徵物。
在古書中,《論語.八佾篇》裡,以木鐸對孔子在亂世中啟聵振聾、教化人心的師者角色,有很貼切的描繪,它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而在《禮記.學記篇》中更是以木鐸(鐘)為喻,對教與學的互動關係做出了極深刻的闡發,<學記>說:「善待問者如扣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待問者,反是。」
「木鐸」依循上述引文,經過不同時代的詮釋與發展,逐漸成為一個「強調某種積極、正向的教與學的作為」的教育隱喻。而當花師(包括當年的師範學院/教育大學,以及今日的花師教育學院)選擇以「木鐸」作為院(校)徽時,正顯示出學院長久以來對這些教與學作為的憧憬與期待。
當你了解了支撐「木鐸隱喻」的古文脈絡,要解讀這隱喻就不難了。我問了一 些教院的學生,邀請他們一起來揣摩、解讀「木鐸隱喻」所憧憬與期待的教與學的理想作為到底為何時?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木鐸隱喻」所要強調的教與學的作為,應該包括:
一 、在「學」的部分
(一 )學習者要能主動提問,在不斷的提問中學習。
(二)學習者在提問時,不要害怕權威,要敢於衝撞(挑戰)權威。不論大
小問題,只要不懂,都要提問。
(三)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先對學習內容,用心探究,掌握要點,方
能「從容」提問,獲致教學者「盡其聲」的回應。
總括來說,積極、主動是學習者最重要的學習態度。
二、在「教」的部分
(一 )教學者要能依學習者的提問,按其需求,真誠回應,坦言教導,做適
性的引導與啟發。教學絕不只是由教師做單向的灌輸而已。
(二)教學者若要能對學習者的各項提問,做出適當的回應,就必須先充實、
壯碩好自己這座鐘。
總括來說,教師的自我成長與因材施教是教學者最重要的教學態度。
三、教育是一種教與學的互動關係,唯有在提問與回應(如扣鐘)的過程中,才
能在師生間產生彼此獲益的教學相長。
從教院同學們的解讀,你可以看到,這木鐸隱喻,它所依據的文字雖然古老,但它所揭示出的教與學的態度卻絕對是現代的、是進步的。我們若從西方教育理論的發展上來看,你就會了解,這種強調學習者必須主動探究學習,而教學者要以學習者的需求作為教學主軸的教育觀點,它們在盧梭、杜威、蒙特梭利、弗雷勒等這些偉大學者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相關的理論印證。也因此,你會知道花師教育學院對於教育的期待與要求向來都是很符合時代精神的。
當你了解「木鐸」做為一種教育隱喻,以及這隱喻對於某些積極、正向的教與學的作為,有所期待與要求時,那麼當你下次再看到教院正中央那一幅巨大的木鐸圖,或者,當你在院區內聽到東華大學校園內唯一的上、下課的鐘聲響起時,你要了解,它正在提醒你:你的學習有沒有符合木鐸的精神?而對於立志成為師者的教院學生們,它也在問你:你是否已經充實好自己,準備好去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了嗎?